您现在的位置:新闻首页>聚焦 > 机器人产业站上资本风口:IPO热潮下寻找稳定锚

机器人产业站上资本风口

发布时间:2025-09-03 22:14编辑:admin已有: 人阅读


  、阿里、吉利等。宇树科技若成功上市,或成科创板机器人领域新龙头,有分析称,该公司市值预估达500亿至1000亿元,创始人王兴兴身家有望超百亿。

  精密、施耐德、华域汽车等,公司主要销售机器人整机、机器人系统集成产品。

  节卡机器人2024年的第四大客户是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,后者成立于2023年2月,产品覆盖交互服务、工业智造、商业物流及科研教育等多种商用场景。

  智元机器人正筹划通过借壳上纬新材上市科创板。根据上纬新材最新公告,智元恒岳、致远新创合伙拟以7.78元/股的转让价格为受让上市公司29.99%的股权。

  未上市机器人企业谋求资本化之际,A股上市公司更是通过收并购,主动投身机器人产业“怀抱”。

  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以来,至少有二十余家公司宣布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,加上从事轴承、丝杠、机械臂、软件业务的上市公司,其主业本身就与人形机器人行业相关,使得赛道越发热闹,这些公司的原主营业务多为汽车零部件、机械制造、设备零部件等行业。

  股民对上市公司机器人业务的开展情况高度关注,发现,近一个月,上证e互动平台涉及“机器人”的问答共计998条,显著超过半导体。

  业绩层面来看,机器人业务能够产生收入利润的公司仍是极少数,多数上市公司停留在布局阶段,有的仅仅处于概念阶段。

  例如浙江荣泰,其股价年内大涨三倍,公司主要从事耐高温绝缘云母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发、生产与销售,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。上半年,浙江荣泰实现营业收入5.7亿元,同比增长15.0%;其中新能源产品收入4.6亿元,较上年同期增加20.7%,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为80.5%。同时,浙江荣泰为快速进入精密传动、智能装备和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,公司在今年4月、7月分别收购了上海狄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51%的股权、广州金力智能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5%的股权,并于5月成立全资子公司浙江荣泰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。截至中报,浙江荣泰的人形机器人业务尚处于布局阶段,未产生业绩贡献。

  中京电子主要从事PCB业务,在消费电子复苏的背景下,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。中京电子的互动易平台上,投资者提问了大量人形机器人业务相关的问题,甚至有人提问产品是否可用于“蛇形机器人”“狗形机器人”。

  与此同时,截至9月3日收盘,中京电子股价年内涨幅超50%,年内最高涨幅达182%,最新市盈率TTM达1899倍,高居机器人板块第一。梳理该公司半年报,全文仅一次提到“机器人”。就机器人业务开展情况,中京电子在互动易平台回复称:“公司产品可以应用于机器人相关业务,整体订单量较小,暂不清楚最终是用在人形机器人还是工业机器人。”

  资本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热情空前高涨,只要上市公司业务触及“人形机器人”概念,估值就能获得显著溢价,若是涉及机器人制造的核心环节,股价翻倍更是稀松平常。这种情况让人不禁联想到前几年的新能源汽车和元宇宙投资热潮。

  数据显示,截至9月3日收盘,机器人板块118只平均上涨32.1%,大幅跑赢上证50、沪深300等主要股指,25只个股年涨幅超过50%,中大力德、卧龙电驱、先导智能等5只股翻倍。

  一个多月以来,机器人板块处于横盘震荡,不少个股涨幅有所回落,若以今年内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的区间涨幅计算,40只机器人股年内股价翻倍,涨幅超过50%的共计96家,可见资金追捧力度。

  随着估值快速拔升,机器人板块的市盈率TTM平均值已经超过110倍,19只个股市盈率超200倍,中京电子、均普智能、华昌达更是涨至超1000倍的“市梦率”。

  这片估值繁荣的表象之下,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尖锐问题逐渐浮现:我们需要如此多的人形机器人来做什么?当资本的热潮退去,这些企业能否找到真正的应用场景来实现可持续发展?应用场景不明确与产品渗透率低的现状会如何改变?

  机器人板块的中报业绩表现也佐证了行业高热度下,这种“未来可期”却“当下无市”的状况,是整个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。统计显示,板块118只个股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增幅平均值、中位数分别为6.26%、1.54%,不只远逊于电子行业,营收中位数表现也跑输全A股水平。盈利能力层面,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平均值为-23.28%,中位数6.44%表现尚可,更反映主营业务盈利质量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的中位数为1.76%,同样低于全A股水平。

  机器人板块乏善可陈的业绩主要缘于应用场景匮乏,有分析认为三大原因制约了应用场景拓展:一是技术成熟度不足,目前的人形机器人虽然能够实现行走、抓取等基本动作,但在稳定性、环境适应性、能耗效率等方面远未达到商业化要求。二是成本高昂。三是需求的模糊性。

  尽管机器人板块前景广阔,投资者仍需保持理性:一方面,部分企业估值已经偏高,存在一定泡沫;另一方面,机器人行业技术迭代快,竞争激烈,企业需要持续高研发投入维持竞争力。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虽然想象空间大,但目前绝大多数公司仍处于研发和送样阶段,距离大规模量产并贡献显著业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
  有分析认为,机器人作为科技创新领域,产业早期发展阶段,二级市场存在泡沫成分是正常现象。未来产业必然会出现分化,只有那些真正掌握核心技术、具备量产能力和客户资源的公司才能最终胜出,并兑现到业绩上。资本热情与应用寒流形成的反差考验着每位市场参与者的智慧。


已推荐





图说新闻

更多>>
塑胶件结构设计之按键及旋钮设计

塑胶件结构设计之按键及旋钮设计